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城镇化率2015年要达到56%山东城镇化样本调查

山东商报  2014-01-17 09:20

[摘要] 去年12月中旬,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确立了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去年12月中旬,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确立了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据粗略统计,目前关于城镇化的概念至少有20种,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

2013年1月24日,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全省城镇化率2015年要达到56%,2020年要达到63%;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则要分别达到47%、56.5%。

对于小城镇和农村的城镇化,《纲要》指出,县城和小城镇要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建设品质,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强化集聚辐射作用,实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而农村地区则要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采取园区带动、村企共建、强村兼并、多村联建等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联动发展,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合转变。

数据显示,山东省目前共有行政村8万余个,推进小城镇建设对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近日,山东商报记者赶往莱芜雪野旅游区房干村、德州武城县鲁权屯镇、潍坊青州市南张楼村、泰安肥城市曹庄村4地就城镇化做深入采访。

采访中,房干村以旅游产业收入反哺村庄建设,鲁权屯镇发展玻璃钢和空调制造产业实现产城互动,南张楼村借外资搭建城镇化框架,并通过多渠道就业为城镇化“输血”,而通过资源补偿新建的曹庄村,则寄望借助肥城市区的扩张加快城镇化进程。

上述个案虽然模式不一,但4地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都切实享受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级提升带来的便利。而作为城镇化载体的乡村或小城镇,社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而不断优化,最终实现居民与城市共赢的局面。通过独立开发、独立经营国家4A级风景区,2012年,莱芜市房干村村集体收入突破3000万元,其中2/3源自旅游产业。短短15年间,房干村的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水平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供暖等多项公共服务向村民免费提供,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多渠道就业,干农活反而成了休闲方式。

小山村实现集中供暖

莱芜市雪野旅游度假区房干村西去雪野湖约30里,是个位于山坳中的小村庄,走在村里平坦开阔的水泥路上,沿路医院、超市、文化广场、小学、幼儿园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许多二层小楼外都挂出了“旅馆”的招牌,部分民居的外墙上正在加装保温层。

在位于村委会对面的村民毛淑珍家中,实木家具、3D超薄电视、擦得锃亮的地砖厨房中的天然气罐,卫生间中的抽水马桶,都显现出城镇家庭的清洁与时尚,而相比室外的寒冷,屋内格外温暖。村委书记韩汝忠告诉记者,2006年,村集体投资300万在莱芜市各行政村中率先实现了集中供暖,从锅炉房修建到暖气片安装全是村集体支付,村民不用花一分钱,而且每年供暖也均为免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集中供暖外,2007年村集体还投资50万元,为各户村民家中安装了“新三通”,即将地下的矿泉水、地表的水库水以及利用暖气管道加热的温水用三条管线分别送入村民家中。与此同时,村里100多位65岁以上的老人,从2006年后还会收到村集体发放的每年1000元的补贴。

一个处于偏远地区的小山村,为何能率先实现这些福利?韩汝忠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村里发展旅游产业的。“过去的房干村是出了名的穷,进村没有路,山上没有树,吃的没有粮,住的没有房,沟里没有水,70年代前村民全靠种地为生,后来搞了几个厂子很快就不行了。”

韩汝忠告诉记者,村里在90年代末利用村办企业结余资金,开始结合山地特色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村集体自主开发、自主经营,自1997年至今累计投入近两亿元,开发了拥有三处核心景观的房干生态景区,受益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村集体收入也在逐年提高,装暖气那年旅游产业收入已经突破500万,而2013年突破了3000万。

干农活成村民休闲方式

谈起房干村财务收支情况,村委会会计矫玉军介绍,村办集团每年将2/3利润上缴村集体,2013年共上缴2000万,另外有约1000万元收入为省市区三级补贴,当年,村集体收入用于支付村委会和部分企业职工工资开销约300万,取暖费约100万,为村里160户村民住所加装保温层约1000万,水电费和养老补贴约100万,剩余收入则全部投入景区建设中。

旅游是村民致富的核心,在旅游产业带动下个体经济愈加红火。在毛淑珍家中,二楼的四间屋子被改造成旅馆标间,她告诉记者,每年劳动节至国庆节期间是旅游旺季,赚一两万没有问题。而去年国庆节期间记者到房干村采访时,景区内卖土特产和纪念品的摊位已经排起了长龙。

韩汝忠告诉记者,目前全村个体旅馆已超过40家,开超市、开饭店的人家也越来越多,村民们都想借着旅游产业赚点钱,而1998年景区刚开业时,却没几个人会做生意。“有些从来没卖过东西的村民,拿着家里的鸡蛋去景区门口摆摊,游客问多钱一斤村民反而不好意思出价,让游客看着给。”

谈及房干村民宿经济发展,上个月曾在该村考察乡村旅游的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勤建非常认可。“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在于‘隔夜游’,把游客留住会拉动大量的消费,发展民宿是‘隔夜游’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给村民带来直接收入,同时也能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加深对景区的好感。”

伴随着产业的发展,村民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韩汝忠介绍,目前房干村有近300位村民在村集体企业工作,主要从事景区和酒店的日常维护工作,月收入普遍在2400元左右。“1998年景区成立时,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到2002年已超过8000元,而2012年达到了1.4万元,村里已经很少再有村民种地,即使种也是一亩三分地,种点蔬菜瓜果自己吃。”武城县鲁权屯镇距离德州市区约43公里,下辖40个社区(村),全镇人口共7.1万,是德州著名的玻璃钢中央空调生产基地。2003年后,该镇通过引进大批工业项目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新增劳动力创造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当地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的加速又反作用于镇域经济的发展

56岁的王喜发是土生土长的鲁权屯人,自从2009年家里的土地被征做建设用地后,他就开始在镇上开“出租车”。上午10点,记者坐上王喜发的“老年代步车”在城区转了一圈,成片的厂房若隐若现,不少厂区的院墙外都围了一圈私家车。

“去年这里还是菜地,现在都盖上楼了。”说起镇上这些年的变化,王喜发感觉有些炫目。他告诉记者,这些年镇上的工厂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宽,晚上街道两边还亮起了路灯,而每到工作日的清晨,周边乡镇的打工者们就会开着小汽车向镇上“涌来”,上下班高峰时镇区主干道甚至会堵车。

产业发展创造10万就业岗位

对于鲁权屯的城镇化,镇党委副书记于妍称这是被产业发展“逼出来的”。“1975年镇上就有了玻璃钢生产厂,各村也都办起了配套企业,那时就打下了工业化的底子,而从2003年起,为推动镇域经济走向集约化发展,镇委镇政府决定实施产业转型战略,集中力量发展以玻璃钢生产和中央空调制造为主的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

在短短10年中,鲁权屯镇发展起了20余家龙头企业、百余家配套企业,并正在规划建设地源热泵科技园、中央空调产业平台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商贸物流园、新材料产业园5大产业园区。于妍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底,全镇玻璃钢、中央空调生产企业已达11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162家,2012年实现税收7000万元。

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城区面积的扩张,鲁权屯镇的主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镇工会副主席张子辉介绍,2003年时镇区常住人口还不足5000人,而到2013年已超过2万人,新增人口大多来自周边的行政村。“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周边人口向镇中心聚集,除了常住人口外,还有周边地市的近5万名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再加上镇企业在各地跑业务的销售人员,鲁权屯镇产业工人数量如今已经超过10万。”劳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随着人口的增多,镇上既有设施已无法满足新增消费需求。张子辉介绍,2005年后自发城镇化的苗头逐渐明显,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北部居民区很多平房开始被人为加高,一层被住户腾出来做门头房,不少居民干起了空调零部件批发、超市或餐饮行当,还有些出租给外来打工者居住,现如今全镇门店数量已超过400家,光餐馆就开了120多家。”

城镇建设反哺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对招商引资环境的新要求,以及新增人口对公共服务提升的渴求,也促使政府开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拓宽城市空间。

张子辉介绍,近十年中,鲁权屯镇建设起了8平方公里的鲁权屯新镇区,投资4000万元实施道路改造,建设了通往武城县的高规格公路,并将城区主干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还在城区新建了部分水泥路,与此同时,重新规划建设了汽车站、卫生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十年间,鲁权屯镇的城镇化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展至32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10倍。

鲁权屯的发展也开始吸引房地产商的目光,2010年后,随着房地产业在乡镇的逐渐升温,镇上部分资金雄厚的企业开始开发商品房。在镇政府西侧,刚落成两年的“鲁腾家园”正在对外销售,均价约2100元/㎡,由当地知名空调生产企业投资兴建。

张子辉表示,鲁腾家园目前已售出过半,购买对象多为周边厂区收入较高的工人,而类似规模的新建小区在镇上还有8处,预计2015年底前将全部落成,届时城区人口承载量将达到10万人。“产业化带动了城镇化,而城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化。”张子辉告诉记者,随着交通和城镇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鲁权屯镇无论在吸引人才还是招商引资上都有了更大的优势。“很多在镇上工作的技术员都住在武城县,早上开车过来用不了半个,以前路况不好的时候,高薪聘请他们都未必愿意来,如今不但愿意来,还有不少人在这里买房置业,既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还推动了镇上的房地产发展和日常消费。”南张楼村位于潍坊青州市何官镇,是山东省出了名的“德国村”。1987年,山东省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缔结友好省州关系,在德方确立的一系列援建项目中,南张楼村争取到了“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上世纪90年代,德方的捐建经费和规划设计为南张楼的城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现如今,村民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和致富途径,又为其城镇化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南张楼的繁荣度远高于周边乡镇。

德国人“规划”小村庄

按照德方规划,南张楼村被分成了南部工业区、东部大田区、北部文教卫生区和中部生活区等4个功能区,为节约利用土地,村里在德方专家指导下,将1800亩荒湾、废坑和河道、窑场整理成耕地,并用这部分土地指标发展工业园区和奶牛养殖小区

现如今,南部工业区已与西部新区合为一体,成了村里的“开发区”,两侧鳞次栉比的三层小洋楼和宽敞的人行道宛若城市住宅区,而中部生活区则像县城的商业街般热闹,药店、鞋帽服装店、超市、网吧、打印店,甚至水果店和小初中辅导机构在此一应俱全,在生活区北部的文教卫生区,则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广场、礼堂、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在村庄前期规划中,德国人设计了良好的排水排污系统,使生活区变的安静无污染,工业区配备齐全的水电路设施,而教学区的独立规划远离了城区的喧嚣,如今村里将新开发的楼盘也建到了教学区正是做如此考虑。”南张楼村委办公室主任袁崇告诉记者,村民至今还对德国人的规划啧啧称赞。

对于南张楼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袁崇告诉记者,从1989年起,南张楼村开始接受德国每年10万马克的项目援助,至2002年结束时累计接受140万马克,按当前汇率约合590万元人民币,正是这笔经费承担起村里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德国人不提倡大拆大建,村里的公用设施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积累更替完成。”袁崇告诉记者,如今村幼儿园的建筑,是过去的村委会办公楼,村委会在2010年搬入的新办公大楼,则是1987年建的村小学。2010年,村小学在当年搬到了过去的村初中内,而村初中则搬进了新盖的学校内,而公路则是从1988年起每年修一段,村广场从1992年开建,直到2010年才基本成型。

“副业”为城镇化“输血”

在农村合作银行南楼分社,客户经理王法江告诉记者,2012年该村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3个亿,户均存款23万元,贷款余额约8000万,户均8万元。而在村里开驾校招生代理的袁文告诉记者,每年在他这里报名的南张楼村民都有差不多100人,其中八成以上是C照,“南张楼村几乎家家都有车。”

袁崇告诉记者,南张楼村是潍坊出了名的外出务工村,因为与德国合作巴戈利亚实验,从90年代起就有一批村民去了德国,而如今务工地以日韩居多。“20多年的实践,让村里和许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今只要年轻人想出去都没问题,但前提是35岁以下才行。”

外出务工为村里带来了大量资金。袁崇介绍,去日本务工上限为3年,年收入约在20万,有些人3年之后觉的钱没挣够,就再去韩国打几年工,如今全村有打工背景的村民已经超过500人,最长的能出去10年。这些人回来的都盖起了新房、买了车,剩下的钱或办厂子,或承包土地种萝卜,是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果出国打工是南张楼经济的催化剂,那多渠道创收便犹如乡村的稳定剂。在村里的企业南张石油机械厂,值班室孙先生告诉记者,该厂职工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在场职工有100多人,袁崇称,南张楼村拥有石油机械厂49%的股权,每年该厂上交的100多万利润是村集体最主要的收入。而厂区北侧,还有95家私营小企业,多从事塑料颗粒生产、蔬菜冷藏、纺织机械零部件加工,而方正机械厂和雷蒙发动机厂正在建设中。

与此同时,南张楼村东部农业区内大面积的蔬菜大棚,也为村民创收提供了条件。袁崇介绍,村里多种植胡萝卜、山药用于出口,每年有3个月要收萝卜,但这一项工作,村民每天就能拿到300-500元工钱,一年可以挣几万元,而在大棚里整理蔬菜,每天也能拿到约200元的酬劳,从事这部分工作的大都是村里35岁以上、45岁以下的村民。利用企业补偿的7000万元补偿款,肥城市曹庄村在废弃矿区上建起了新村,告别过去简陋的瓦房,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然而与仅一路之隔的企业宿舍区相比,曹庄村城镇化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村子运营已经入不敷出

曹庄村距离肥城市北部约20里,在这里,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投入使用的天然气管线,以及社区广场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都让曹庄村焕发出现代气息。不过,很多住户依然习惯敞开院门过日子,院内堆放的木柴一目了然,宽阔的水泥路上,不时有几只大公鸡跑来跑去。

村委副书记李培勇骑了辆橙黄色的捷马电动车,带记者进入村委会办公楼,车不落锁。谈起曹庄村的历史李培勇表示,如今的村子在2007年才刚刚投入使用。“老曹庄村在北边那块地上,因煤矿开采出现土地下陷,2004年,村里用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给的7000万元补偿款,回填了这片废弃矿区,并盖起了如今的新曹庄村,2007年起村民陆续搬迁过来。”

相比老村,50多岁的村民曹国华对如今的居住条件非常满意,“过去的破房子你没见过,雨天屋里漏雨,停了雨外面全是泥,冬天屋里比外面都冷”,对于如今住上的二层小楼,他称自己盖房花了6万多元,村里给补贴了3万多,由村里统一找人设计并施工,在曹国华出示的房产证上,标明房屋面积为204.8㎡。

为了解村庄建设,记者找到了村会计赵洪伟。“村民建房补偿3000万,通电98.4万,通自来水37.3万,修路37.2万,修广场22.1万,排水105.4万,办公楼102.4万,新房造价10万,每户有3-4万补偿……”赵洪伟一边翻账本一边告诉记者,7000万补偿款已经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如今村庄的运营则靠村办产业的资本积累维持。“支出包括办公楼、街道的公共用电和自来水井的运转,每年需要5万元左右,村里有三个保洁员,每人年工资1万元,村委会退休和在职人员工资每年约18万元,还有一些活动经费。”对于村庄运营,赵洪伟称要维持曹庄村正常运转,每年的开支在26万元左右,而这两年村集体收入仅有20万多点,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

对于村庄的将来,赵洪伟认为,要使村集体增收就得发展村办企业,但现在新村已经没有土地再建设厂房,“马路对过就是肥城矿业集团的职工宿舍,算是城镇,如果村里可以沾到城镇化的光,出让部分村集体土地,就会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村庄运转了。”

村民盼与市民同权

在与曹庄村一路之隔的肥矿集团职工宿舍,宿舍楼的墙皮早已纷纷脱落,看起来有些年代,“每家也就37平方米,房价2000出头。”说起这里的宿舍楼,周边居民言语中充满了“瞧不上”的口气。而相比过于宁静的曹庄村,马路这边却拥有蛋糕店、理发店、银行、派出所、农贸市场等各色商铺配套设施,不用细看就能感受到市井气息。

曹庄村村民曹红艳在宿舍区的一家小店打工,白天过马路来上班,晚上过马路回家去。说起如今的曹庄村,她一声叹息。“村子和以前相比是好了,但留不住人了”。曹红艳告诉记者,过去曹庄村还有10余家村办企业,一些年轻点的村民会在村里上班,但村子搬迁后拆掉的企业再也没有重建,如今仅剩一家建安公司,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去了。“再怎么说,城市和农村也是有差别的吧?”在曹红艳看来,虽然肥矿集团离曹庄村那么近,但村里几乎没几个人在那里工作,矿上工人退休后,每个月能有两三千的退休金,但村里很多老人七十多岁还在养鸡、种菜,否则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养老补贴。

而看着自己的新房子,曹国华也有另外的想法。“孩子都出去打工了,今后未必愿意回来,我们老两口住这么大的房子浪费,想卖给对面肥矿的工人又不行,这个大房子要能卖点钱还能养老用,毕竟种地挣不了几个钱。”

山东省高层住宅拟配消防应急箱 暂定15层以上

山东省17个城市综合排名大洗牌 威海排名第八

山东:今年力争解决养老金"双轨制"拟设立置业年金

山东全省新设村镇银行18家 县域覆盖率达到65%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威海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